rizhaook 发表于 2018-2-15 23:18:52

不想被“温水煮青蛙”,华为满8年的员工玩起了“集体辞职”

小心温水,理解挫折是常态。

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容器里,然后慢慢地给容器加热,控制在每两天升温一度的状态,水温到了90°C时,青蛙几乎已经被煮熟了,它也不会主动从容器中跳出来。


\ 善于发现潜在危险,拔高职场高度 \

优秀的职场人当然不会等着被温水煮熟,他们危机意识强烈、主动求变。

《战国策》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:

齐国谋士邹忌清早起来换衣服,看到镜子里的自己,突然冒出一个问题“我和城北的徐公,谁更好看?”即便自己“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丽”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,1米8 的大高个、要身材有身材,要颜值有颜值。但是想想城北那个徐公,“齐国之美丽者也”,自己这点颜值,恐怕得甘拜下风。


于是乎,他就把问题抛给了妻子:“夫人啊,我和城北的徐公,谁好看啊?”妻子当然力挺夫君颜值了,邹忌不信,又去问了妾,得到了一样的答案。还不死心,到了第二天,家里来了客人,邹忌又问了这位客人同样的问题,不出所料得到了相同的答案。

位极人臣的邹忌最会举一反三,这样一个三连问后,他想到了齐国的国君,他把这件事情讲给了国君听,他说“老板你看,客观来说,我怎么可能比徐公更好看呢?这不是明摆的吗?但我想想,其实这也不难理解,我妻子说我好看,那是她爱我,我的小妾说我好看,是因为怕我嘛,至于我的客人,无事不登三宝殿,那是来求我办事的。”

“然后呢?”国君接着听。

“老板,现在咱们齐国,土地方圆千里,有一百二十座城池,宫里的姬妾和您身边的臣子,哪一个不爱戴您,朝里的大臣,没有不怕您的,而老百姓呢,自然都是有求于您的,这么看来的话,那恐怕,老板您要比我更容易被蒙蔽了,也被蒙蔽得更厉害了。”

这危机意识上升到国家层面,就变成了劝谏,而他的老板从谏如流,听后立马下令,“能当面批评我、写奏折劝谏我、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的,都有重赏。”

政令一下,大臣、民众跑来进言规劝,简直门庭若市,这样火热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,一年之后,即便有人想进言,好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。

春秋战国兼并战争不断,而人心向背必然是所有统治的核心,齐威王这一举措,不仅收服人心,更是把潜在的危险拒之门外。后来燕、赵、韩、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,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。

史册评价,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的案例。放到现在的企业管理上,这就是危机感长存、以小见大、主动求变的例子。

邹忌的自知之明、善于劝谏,可谓企业中的优秀高层管理者,而齐威王广开言路、改良政治的明君形象,则值得当代企业家们好好学习。

预防危险、避免危机的前提就是时刻保持清醒,拷问自己,我在温水中吗、我会不会是那个正在被煮熟的青蛙。

“时代抛弃你时,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。”这也是转型投资人的、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一次演讲中说的,而被问到自己为什么要从央视辞职去做投行时,她说:

“我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,所以即便痛苦,即便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,即便会造成更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,我还是决定迈出这一步。这一步在外界说起来,是华丽转身。但坦白讲,一点都不华丽,这个过程非常痛苦。

但人生毕竟有限,如果我能在一辈子,尝试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,面对着完全不同的世界,而且相比于现在的世界,另一个世界又代表着未来的趋势。我愿意冒这个险,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做了这个决定。”

好奇心是驱动力,危机感更是决定因素。思维和认知决定了行动的方向,只有在意识层面保持警醒,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,适者生存。

\ 集体辞职,只因怕温水煮青蛙 \

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做了8年,突然有一天,公司要求你主动办理辞职手续,然后再“竞业上岗”,你会怎么想?

围绕“为什么”、“我怎么了”和“公司怎么了”的反问也许会第一时间成为你最关心的问题。这时候你被告知,不是你一个人要这样,而是整个公司8年以上的老员工全部被要求这样做,你会怎么想?

恐怕还是那三个问题最先进来,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反问,关于自我评估:

如果必须走,公司怎么赔偿?
如果要竞争上岗,之前的那个职位,会不会不要我?
如果我想更上一层,竞争一个更高的职位,我能不能成功?


事实上,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,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,我再去奋斗业绩、团结同事、贡献公司。这个稳定不是说一张报纸一杯茶,四平八稳、毫无生气地磨洋工,而是说,我要面对的工作环境是相对稳定的,不是我早上还干得热火朝天,下午公司突然破产或者我突然被离职了。

一旦这个常规意义上的基础被打破,人们首先关心的肯定是生存和生活,我的饭碗还在不在,我的收入还能不能有保障,我的生活质量会不会下降?

这些问题表达反应的心态是,担忧、不安全、危机感、甚至恐慌。

而一个公司敢于做出这样“集体辞职”的决定,需要更加巨大的勇气:

1 必须从相关的劳动法律上得到支持,认定这样的做法没有违法违规

2离职流程和再竞聘流程需要相应的制度和人员做保障,比如赔偿措施和竞聘流程和渠道。

3由动荡带来的业绩影响(可能是下滑)、品牌价值和企业文化上的影响(尤其是负面的)等


考虑了上面这些负面影响,公司还是要实行“集体辞职”,只能说明,在管理者看来,这样做的好处必然大于坏处。

华为在2007年开始的“集体辞职”运动就是一个例子:公司要求,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,在2008年元旦之前,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,再“竞业上岗”,与公司签订1~3年的劳动合同;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,所有工号重新排序。

这一运动涉及了7000名员工,算是当时行业里一件大事,对华为为什么要实行“集体辞职”运动,李翔在《任正非:华为向蓝血十杰学什么》这本书里这样说:

“其实很简单,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命,只有不停地实行这种制度,才能让员工保持充分的警觉,以最清醒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。有的员工将这种工作制度视为对自身能力的‘压榨’,其实不然。这对企业与员工是一种双赢,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利润,而员工在这期间则让自身的能力与时俱进,保持更新。”

简单说,就是怕温水煮青蛙,而从本质上说,企业的危机意识,是在风险还没有到来之前的防御动作。

在任正非看来,“一个组织时间久了,老员工收益不错、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,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:拿着高工资、不干活。”

这是他为什么一定强调企业要时刻保持激活状态的原因,也是“集体辞职”的出发点,他希望华为始终是狼性的,是拼搏进取而且时刻保持对危险的敏感、对环境的警觉、对业绩的强烈追求和对客户至上的不懈追求的。

任正非眼里那些拿着高工资、不干活的老员工何尝不是一只温水里的青蛙,把平台的价值和自身划等号,在资历和经验上竖起旗帜,环境稳定、收入颇丰却不像年少时拼搏顽强,在温度升高的水中坐以待毙、完全不自知危险来临,最后难逃被煮熟的命运。

道理说起来容易,在真实的企业竞争和职场生存里,却有太多这样的青蛙,一些浑然不知大限将至,更有甚者,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被煮熟的命运,却毫无改变的想法,被动面对潜在的“被淘汰”,这样的企业和职场人,不得不用可悲更可恨形容了。

这就是青蛙法则的第一个含义:保持危机意识,小心被温水煮青蛙。

\ 挫折是常态,走出困境、绝不放弃 \

上面说的“居安思危”就是青蛙法则的一个面,另一个面是面对挫折的态度,也可以说是一种危机管理的能力。

青蛙法则是怎么来的呢?据说,在日本,有一个叫奥城良治的人,销售业绩卓越,连续16在汽车销售上稳坐冠军宝座,他每天访问100个潜在客户,被拒绝是常事,但是他从来不害怕被拒,而这一切来自童年经历的宝贵启示:

有一次奥城良治在田埂看到一只瞪眼的青蛙,于是调皮的孩子向瞪眼的青蛙的眼睑撒尿,谁知道这只青蛙没有闭眼、没有躲开,还依旧瞪大了眼睛看回他。

这件事情让奥城良治印象特别深刻,后来他想,面对挫折时就应该像这瞪眼的青蛙,与其躲开回避,不如直视问题、面对客户,慢慢地,他习惯把挫折当作常态,时常告诉自己学着逆来顺受、耐心应对。

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,最终成就了16年的冠军宝座,后来这个故事也被管理学定义为“青蛙法则”,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。

在职场里,我们要面对的挫折实在太多,近日“廊坊张院长跳楼”的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,目前案件还在调查,据知情人士透露,这位医术很高的张院长和人合作开办民营骨科医院,后来却被投资商玩弄于鼓掌之中,不仅被掏空了资金、被蒙面人打断了腿、还被商人收买的同行抛弃,最后绝望了,走了绝路。

雾满拦江说“无论你是想救死扶伤,还是做点其它什么有意义的事情,你这一生,总难免要与人性的晦涩打交道。”

的确,当我们在职场和人生中面对这些挫败的时候,常常手足无措,甚至可能绝望入骨走上不归路,而青蛙法则就是想告诉我们,顽强点吧,再坚持一下,因为挫折就是常态,锲而不舍才能有更长远的职场和人生。


\ 最后 \

危机意识会让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职业生涯更加清醒而理智,而面对挫败、屡败屡战的劲头,则是最后通向成功的必要保障。

这正是青蛙法则告诉人们的道理,保持清醒、锲而不舍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不想被“温水煮青蛙”,华为满8年的员工玩起了“集体辞职”